中國汽車新聞網訊 自主汽車品牌能夠在近幾年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來自于在SUV市場取得的亮眼成績。特別是在緊湊型SUV細分領域,部分自主品牌通過對消費者訴求的快速響應,在取得一定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開始了向上之路,并與合資品牌展開了正面競爭。
長安汽車便是其中之一。五年前,長安用CS75填補了自身在緊湊型SUV領域的空白,并且憑借當時前衛(wèi)的造型設計、領先的車內空間等優(yōu)勢脫穎而出,收獲了大批粉絲。如今,作為這一細分市場為數不多的“老將”,CS75也早已加入了百萬銷量俱樂部。
隨后,長安汽車也再次對緊湊型SUV市場的產品架構進行了優(yōu)化,在2017年推出了更適合成為年輕人第一臺車的入門緊湊型SUV——CS55。并在“香格里拉計劃”的引導下,于去年上市了CS75 PHEV車型,滿足了消費者對能耗和環(huán)保的需求。
當下,隨著主力消費群體的消費理念升級和年齡層段的下沉,他們對于一款緊湊型SUV產品的需求也不再是單純的實用、夠用就好,而開始轉向高品質、智能化以及未來感。
為此,在9月5日開幕的成都車展上,長安汽車正式帶來了它們的“明日座駕”——長安CS75PLUS。新車共推出六款車型,官方售價區(qū)間為10.69-15.49萬元。此外,與新車一同推出的還有包括尊享服務、至臻精品、無憂套餐、專屬金融在內的四重“尊享PLUS禮遇”。
更讓人驚喜的是,活動現場,新晉長安汽車品牌代言人陳坤也親臨展臺,分享了他與CS75PLUS之間故事。在“達車匯”看來,陳坤不斷突破、挑戰(zhàn)自我的正能量精神,的確也與長安汽車追求領先、向上突破的精神不謀而合。
定位上,長安CS75PLUS比CS75要更高一些,屬于A+級SUV。而從市場反饋看來,自8月16日開啟預售至上市前一天,短短19天的時間,CS75PLUS的預售訂單就達到11,729輛,這也我們看到它成為爆款的潛質。
為何敢稱“明日座駕”?
之前我們提到長安CS75PLUS被定義為“明日座駕”,也許還有很多人不太理解,用長安汽車自己的話說,他們就是要依托多年來全球研發(fā)積累的技術優(yōu)勢,打造出一款“當前過剩、適度超前”的車型,從而滿足用戶對未來的用車需求。
其實“達車匯”不止一次說過,長安汽車一路以來之所以能夠始終處于中國品牌前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憑借其在發(fā)展策略及產品研發(fā)方面的前瞻性。
CS75PLUS的研發(fā)歷時四年,而這個時間點恰恰是CS75上市一年左右,也是市場增長最火熱的時候。顯然,這不僅又一次體現出了長安汽車的超前意識,同時也讓“明日座駕”這個稱謂聽上去更加名副其實。
CS75PLUS有什么真本事?
另外在產品層面,CS75PLUS的設計團隊來自于中國、意大利、英國、美國、日本等24個國家,集全球近兩千名專家、工程師合力打造。不得不說,源于概念車“御岳”生命動感的設計理念,使整個車的外觀充滿未來感與科技感。想來這樣的造型即便5、6年后再看,也足以讓人們把目光聚焦在它身上。
在炫酷的外表之下,長安CS75PLUS的內飾同樣不乏亮點。選材用料讓人挑不出毛病,雙12.3英寸全液晶大屏與儀表左側的觸控屏,實現三聯屏顯示操作,令整個車內的氛圍豪華又不失科技感。
在智能科技方面,CS75PLUS搭載了行業(yè)首發(fā)的遙控代客泊車系統(tǒng)APA5.0,只要車位大于車身71厘米,在有清晰車位線的停車區(qū)域,車輛便可自動尋找前方20米以內車位并泊入。
同時,CS75PLUS還配備了手機藍牙鑰匙,在全球任何有網絡的地方,都可以將虛擬鑰匙通過手機分享給他人,并且車主可無限次數的分享和收回虛擬鑰匙,讓借車用車不再麻煩。
除此之外,還有長安與騰訊共同開發(fā)的TINNOVE OS汽車智能系統(tǒng),不僅提供豐富的娛樂功能,并支持40余種精細化場景的智能推送.而隨著后續(xù)系統(tǒng)和車型的進一步迭代升級,車載微信的加入也將讓用戶徹底擺脫手機的束縛。
安全配置方面,CS75PLUS有著C-NCAP五星車身并標配了6氣囊,同時還搭載了可以解放雙腳的L2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在此前的試駕活動中,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系統(tǒng)也受到很多媒體同行的一致好評。
最后在動力系統(tǒng)上,長安CS75PLUS提供了兩種動力選擇,其中之一便是搭載了藍鯨2.0T發(fā)動機,擁有233Ps的最大功率和360N·m的峰值扭矩,與之匹配的是愛信8AT變速箱。而另一選擇是1.5TGDI+愛信6AT的動力組合,最大功率為178Ps,峰值扭矩達265N·m。從參數上看,這兩款發(fā)動機在同級中的表現還是很有優(yōu)勢的。
寫在最后:
隨著長安CS75PLUS的上市,很多人也會不由得將它與之前的榮威RX5 MAX以及同期上市的吉利博越PRO作比較。其實相較于博越PRO,在不考慮手動擋的前提下,兩車的售價還是其實是非常接近,但CS75PLUS的空間更大一些。
而與RX5 MAX相比,CS75PLUS的價格又成為了它的優(yōu)勢。雖然RX5 MAX配有四驅版,但就這個級別的車型而言,四驅顯然不是消費者的首要考慮。
不過話說回來,這三款車的相繼推出,也為緊湊型SUV領域開辟出了一個新的競爭市場。既能夠與各自的標準A級SUV形成合力,共同拓張細分市場份額,同時也可以對合資A級SUV的地位發(fā)起挑戰(zhàn)。那么這其中長安CS75PLUS又會有怎樣的表現,我們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