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信息網12月1日訊 小米汽車正式落戶北京亦莊,這或許對于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是另一個真正的拐點。在中國手機產業(yè)都在被外資統(tǒng)治的時候,小米是第一批真正突圍的中國手機品牌。到今天為止,中國手機品牌能在市場上占據半壁江山,并且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小米功不可沒。
小米這次入局,是不是意味著汽車行業(yè)也到了10年前手機行業(yè)的反轉時刻,中國汽車品牌真的在這次新能源浪潮中要換道超車了。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達238.9萬輛和213.9萬輛,同比增長213.3%和191.9%。新能源汽車蓬勃發(fā)展,而中國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也在逐步占據更多的市場。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不斷提升。今年1~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為13%,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6%,豪華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為12%,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為3.4%。
可以看的出來在新能源市場,中國品牌沒有辜負換道超車的頂層設計,現階段確實實現了肉眼可見的蓬勃發(fā)展。
東風汽車集團已正式掛牌出售旗下三方合資公司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25%股權。一汽馬自達也被并入了長安馬自達等等,合資品牌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這和市場大環(huán)境有關,但還折射出另一個現象,外來的和尚現在也不是特別好念經。中國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的看待品牌效應,這就給了中國品牌更多的機會。
不過對于小米來說,這次造車可能確實是越界了,因為這次造車的效率也不算高。以小米的風格來說,在手機市場是雷厲風行。無論是做智能家電還是迭代更新的能力,小米都是穩(wěn)準狠。
可是小米汽車這個項目先是傳聞、否認、傳聞、否認這樣的娛樂圈套路來了好幾遍,然后又傳出來雷軍去各個汽車廠商開會。最后就這樣過了一年多,這個項目才落地。
其實小米汽車項目早就立項了,但是因為汽車行業(yè)確實要比手機行業(yè)沉重的多,所以對于小米來說也是困難重重。
這就像做英語培訓的羅永浩初入手機行業(yè),就感受到手機行業(yè)的沉重一樣。每躍層一次都是困難重重。
不過對于小米來說,其優(yōu)勢就是在芯片問題上,小米因為有著非常大的手機出貨量,所以在芯片方面的采購話語權非常大。
小米手機2020年出貨量1.46億臺,中國汽車市場去年全年才賣出去2000多萬臺。也就是一個小米手機去年的芯片采購量,要比中國汽車市場加起來都多。
所以小米隨便灑灑水挪點芯片去小米汽車,就足夠用了。
所以對于小米來說,卡脖子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是汽車工業(yè)設計方面,小米還是和所有的新品牌一樣,需要更加努力加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