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時捷中國區(qū)的負責人真是夠頭疼的,本來電動化轉型慢、銷量下滑就夠難受的了,沒想到后院還起火了。
日前,有博主爆料,由于銷量加速下跌,保時捷經銷商不得不降價虧本賣車,但保時捷中國為了完成銷售任務仍然選擇壓庫,導致經銷商、投資人越發(fā)不滿。五一勞動節(jié)前,多家經銷商向保時捷發(fā)函,要求保時捷中國賠償損失、更換高管,許多經銷商選擇以不提車的方式催促廠家盡快明確態(tài)度。

對此,保時捷也是迅速回應,保時捷及全體經銷商珍視我們作為業(yè)務伙伴的合作關系,這也是我們過去二十多年來在中國發(fā)展的重要基石。面對行業(yè)變革的浪潮,全體授權經銷商將與品牌方一道,掠去浮云,洞察正見,堅守向前,從而在汽車行業(yè)新的歷史階段實現(xiàn)長足發(fā)展。
雖然該回應并沒有太多干貨,但官方下場回應,也就說明經銷商逼宮事件告一段落了,保時捷方面肯定也是作出了一些讓步來安撫經銷商的情緒,不過保時捷要想帶著廣大經銷商繼續(xù)賺錢,還是要拿產品與銷量說話。
燃油產品打折也賣不動
在電動化沖擊下,電動產品乏善可陳的豪華品牌其實都不好過,許多品牌為了完成銷量目標選擇讓經銷商壓庫,經銷商扛不住就只能打折賣,這也是為何目前許多BBA等豪華品牌的燃油產品普遍打折銷售,凱迪拉克甚至都把價格下探到了十幾萬的市場。
不過保時捷作為超豪華品牌,其單臺產品價格就足夠昂貴,2022年上半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平均單車售價約81.4萬元。業(yè)內人士表示,壓1臺保時捷相當于大眾、豐田的5-8臺。
雖然保時捷的經銷商也都是財大氣粗,初期投資至少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元。所以保時捷的經銷商,也被稱作“投資人”。但這些投資人面對動輒十臺的壓庫任務時,上千萬的資金也是讓他們頭大,直接影響了現(xiàn)金流。
壓庫也就算了,賣得動,有錢賺,經銷商們還是愿意鋌而走險的。但保時捷現(xiàn)在是真的賣不動啊。
數(shù)據(jù)顯示,保時捷今年一季度在全球市場共銷售了 7.76 萬輛汽車,銷量同比下降 3.9%。中國市場常年為保時捷最大的單一市場,但今年一季度卻出現(xiàn)了大跌的局面。2024 年第一季度,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銷量為 16340 輛,同比降幅近 25%。
為了提振銷量,保時捷目前也是進行了大幅降價。有的門店甚至打出“買一輛保時捷Taycan,送一輛小米SU7”的旗號,只因為保時捷Taycan的起步價約90萬元,打7折銷售后,省下來的錢真的可以買一輛小米SU7。
對此,“汽扯扒談”調查多家北京保時捷4S店后發(fā)現(xiàn),目前保時捷店內大部分燃油產品均打折出售,且現(xiàn)車充足,其中保時捷最走量的燃油版Macan優(yōu)惠后的最低起售價格僅為44.8萬元,相比官方起售價57.8萬元直降13萬元,落地價差不多60萬就下來了;目前Panamera也有現(xiàn)金優(yōu)惠,現(xiàn)金優(yōu)惠大概在18萬-20萬不等,具體還要看車型和選裝的配置;保時捷911、卡宴等車型店內也是打八五折,現(xiàn)在訂車優(yōu)惠還能在談。
這種打折的力度,經銷商們已經幾乎快虧本賣車了,這時候再拿貨,壓力只會更大。再加上隔壁的寶馬去年給經銷商提供了50億元補貼,奔馳也向經銷商派發(fā)了20億元補貼。
這也是為何部分經銷商,要求保時捷為他們補貼購買新車1%—4%的毛利,來緩解虧損的壓力。
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表示,由于經銷商的盈利性在下滑,所以無論是豪華車還是非豪華車,經銷商和主機廠的矛盾現(xiàn)在是普遍存在的;而保時捷不愿意輕易通過用補貼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一部分經銷商要求高額補貼,所以造成這個矛盾拖到現(xiàn)在。
電動Macan全國無現(xiàn)車
其實,保時捷中國區(qū)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與電動化轉型緩慢有關。
根據(jù)懂車帝數(shù)據(jù),50萬以上的車型銷量TOP10排行榜沒有出現(xiàn)保時捷的身影,而除了傳統(tǒng)的BBA車型外,問界M9、騰勢D9 DM-i等車型赫然在列。位列銷量冠軍的問界M9一款車型一個月就賣出了15139臺,比上月增長近1萬臺。
對于中國富人而言,華為加持的問界M9不僅舒適性更好、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也是頂級,甚至還能在尾燈上顯示“囍”字,保時捷的品牌力顯然沒有“科技新貴”帶來的產品力更吸引人。
從保時捷中國官方網站可以看到,目前保時捷在售的純電車型只有兩款,分別為 Taycan 和 電動Macan,起售價分別是89.8萬元和72.8萬元。
針對這兩款電動產品,保時捷銷售人員對“汽扯扒談”表示,目前Taycan優(yōu)惠力度確實夠高,最高達到30萬元。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4月,Taycan 銷量只有約260輛。
而在4月北京車展就已經上市的電動Macan目前沒有優(yōu)惠,選裝的話落地差不多80-90萬元。并且店內沒有實車,由于是進口車型,所以全國都沒有實車,預計最快7、8月份店內才會到兩臺展車,想要試駕體驗還要等,目前訂單量不是很多,主要是保時捷老客戶預定。
根據(jù)調查來看,相信保時捷經銷商集體抗議的應該主要是這兩款純電車型,由于價格太高,消費者并不買賬,連經銷商自己都對賣車沒有信心,經銷商選擇放棄批售和提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崔東樹表示,盡管超豪華品牌有百年積淀,但主要側重于燃油車領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不僅技術積累不夠,產業(yè)鏈也不夠完整,這導致他們在電動化轉型上進展緩慢,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發(fā)展也因此受阻。
保時捷被經銷商“逼宮”,也是宣告燃油時代豪華品牌躺著賺錢時代的終結,雖然此次保時捷可以通過補貼等方式安撫住經銷商,但長期虧損肯定會導致矛盾激化,所以保時捷現(xiàn)階段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還是如何在電動時代讓其產品力符合消費者對這個超豪華品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