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車市遇冷,全年廣義乘用車(轎車+SUV+MPV+微客)累計零售銷量為2272萬輛,同比下滑了6.0%,轎車、SUV、MPV三大板塊汽車銷量均有明顯下滑,結束了國內車市20多年來的持續(xù)增長。
自主品牌方面,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車市大洗牌成為了自主品牌的主旋律,優(yōu)勝劣汰將愈發(fā)明顯。
從銷量上看,自主品牌三大馬車都保持了不錯的銷售狀態(tài),但排名有了些微變化。在自主三強中,僅有吉利汽車保持了增長態(tài)勢,以1500838輛的數(shù)據(jù)再次奪得自主品牌銷量榜第一,并取得了20.3%的極大漲幅。
吉利之所以能取得這一成績,車業(yè)雜談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其一,吉利收購沃爾沃,為自身帶來了國際水準的造車技術,保障了吉利車型的品質;其二,擁有沃爾沃基因的吉利車,相比其他自主品牌來講,對于消費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其三,吉利汽車市場保有量大,口碑良好,更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賴。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普遍來講是以SUV為主體,但從吉利的銷售數(shù)據(jù)來看,SUV車型共售出了844508臺,占總體的56.3%,基本保持了與轎車五五開的局面。轎車、SUV并進,取得兩開花的成績,對于吉利今后的發(fā)展也是大有裨益。
與吉利的兩頭并進不同,長城汽車則將目光牢牢聚焦在了SUV身上,這樣的專注也給他們帶來不錯的銷量。2018年長城汽車年銷量為915039輛,與去年相比略微下滑了3.71%,但仍取得了自主品牌銷量第二的頭銜。
12月底,長城旗下哈弗品牌成功取得全球500萬輛銷售記錄,全球工廠的建立也為哈弗品牌走向世界打下堅實基礎;豪華品牌WEY方面,13.95萬輛年銷量、61.39%的漲幅,也印證長城品牌向上的成功。
同時,長城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也日趨完善。從收購上海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tǒng)有限公司,到入股德國加氫站運營商H2 MOBILITY,再到與寶馬合資成立光束汽車,身影頻現(xiàn)新能源領域讓我們對長城日后的車型無比期待。
長安汽車在車市嚴冬中,銷量有所起伏,但長安系中國品牌在2018年仍取得了1499747輛的成績,長安乘用車全年銷售874234輛,占據(jù)自主品牌銷量第三位置。
細致來看,逸動轎車家族全年銷售12.57萬輛,同比取得了35.8%的增長;SUV方面CS35、CS55、CS75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CS55年銷16.5萬臺,增幅達到107.2%。
目前長安汽車正著手于第三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向智能科技出行公司轉型,目前長安在自動駕駛、新能源等領域在行業(yè)內都比較領先。量產(chǎn)L2級自動駕駛在CS55上已有搭載,L4級自動駕駛此前也在EV460試驗車上得到了驗證,據(jù)了解在2020年前,長安還將推出L3級自動駕駛車輛。
自主三強外,上汽乘用車、比亞迪汽車等都取得了較大程度的增長,在車業(yè)雜談看來,這與國家推行的新能源政策有密切關聯(lián)。以新能源聞名的比亞迪自然不必多說,由于上海限牌問題的存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日益增多,近水樓臺的上汽自然也憑借新能源車型搶占了先機。而榜單靠后的自主品牌,在銷量上則有一定程度的波動。
車市大環(huán)境的變動,對自主品牌銷量有著必然的影響,從榜單來看,強者更強態(tài)勢愈發(fā)明顯,優(yōu)勝劣汰的時間已經(jīng)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