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發(fā)布統(tǒng)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國內GDP同比下降6.8%。這是最近幾十年中國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1997年爆發(fā)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9年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盡快恢復受疫情影響的經濟,確保國民經濟穩(wěn)步發(fā)展,成為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經過十幾年的調整,內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2019年消費對GDP的貢獻達到57.8%。為了應對疫情影響,亟需進一步拉動內需,擴大內需。
有分析認為,在經濟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僅靠消費券、發(fā)展餐飲很難帶動消費上升。汽車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yè),涉及面廣、關聯度高、消費拉動大。擴大汽車消費,是當前拉動內需,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舉措。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刺激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包括放寬汽車限購、鼓勵汽車下鄉(xiāng)、減免汽車稅賦、加快二手車流通、提供購車補貼等等。
上海放寬限購具有示范意義
4月23日,上海市舉行市政府新聞發(fā)布會,介紹了上海市新出臺的《關于提振消費信心強力釋放消費需求的若干措施》的主要內容。
在擴大汽車消費方面,上海市將采取三項措施。一是鼓勵老舊汽車更新。對于2020年底前轉出、報廢“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同時購買符合要求的“國六”排放標準汽車,給予每輛4000元的補貼。二是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對2020年年底前購買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 給予5000元充電費用補貼。三是新增4萬個非營業(yè)性小客車牌照額度投放。
有分析認為,上海市這三項舉措,含金量很大,有可能帶動10萬輛以上新車消費。對于擴大汽車消費、拉動內需,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性意義。
眾所周知,上海市是國內汽車保有量最多的特大城市之一,也是交通擁堵最嚴重的的城市之一。為了控制新增機動車總量、緩解交通擁堵,早在1994年,上海就開始對中心城區(qū)新增私家車額度通過投標拍賣方式進行總量調控。上海成為國內第一個實施汽車限購的城市。
韓正在上海擔任市長的時候,針對上海汽車限購政策,商務部一位部長助理公開批評這種做法不符合國家政策。后來,這位部長助理到上海出差,韓正專門請他吃飯,解釋說,如果不實施汽車限購,上海的交通就會崩潰。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再之后,北京等城市也加入了限購的行列。
放寬汽車限購北京應有所作為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兩個城市的汽車限購政策,北京更加嚴格一些。上海限購只針對傳統(tǒng)能源汽車,2019年的牌照配額是11.2萬個。北京限購則包括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2020年的牌照指標是10萬個,其中4萬個燃油汽車、6萬個新能源汽車。上海的新能源汽車不限購,純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動汽車都不用拍賣牌照,也不用交車購稅。北京的新能源汽車只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動要使用燃油車牌照指標。上海只限購不限行,北京則是既限購又限行。
3月24日,商務部網站發(fā)布一則消息。標題是:北京正在研究出臺刺激汽車消費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北京計劃今年上半年釋放10萬個新能源汽車牌照指標。
3月25日,北京市商務局官方微博發(fā)布信息稱,3月中旬,北京市商務局在討論關于‘多措并舉保供應1-2月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情況’的工作時,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良影響,促進消費市場回暖,有人提出有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想法(未經研討論證)。后在內部信息流轉中,因工作不慎被放在網上,多家網站和媒體進行轉載,引發(fā)社會關注。我們對此事給社會公眾造成的誤解表示深深的歉意。
結果大家高興了不到一天。商務部網站也撤銷了那條消息。看來,北京市在落實放寬汽車限購方面,阻力還很大。
截至去年底北京汽車保有量近600萬輛,位居各大城市第一。北京也是國內交通擁堵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地位特殊情況復雜。
截至去年12月,北京市有333.5萬人申請燃油小客車指標, 45.8萬人輪候新能源車指標,合計379.3萬輛。除去部分重復申請者,北京市被壓抑的汽車消費超過300萬輛。
放寬汽車限購,有利于擴大汽車消費,拉動內需,但又擔心進一步加重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確實是兩難。但是并非沒有辦法。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在汽車消費方面,一些限購城市應該轉限制購買為鼓勵購買,但是在使用方面加以限制。比如擴大限行范圍、擁堵區(qū)域征收擁堵費等方式。
上海在放寬汽車限購方面,帶了一個好頭,北京是不是應該迎頭趕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