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幾年,氫云鏈在給國內新能源車銷量進行排名的時候,委實有點厭倦,在清一色的中國品牌之外,比亞迪又占了半壁江山,基本上也都是那幾款車型,變動不大。
但是在雙積分政策發(fā)布之后,合資品牌紛紛推出新能源車型,起初還是“單打獨斗”,現在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品矩陣,銷量也開始上升,對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形成了沖擊。
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本土純電動乘用車份額占比為79%,歷年來首次跌破90%,讓人驚訝;而在插電混動車型方面,則更為嚴峻,已經下滑到了49.13%,早就沒有了往年的輝煌。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就是歐美品牌的布局。美系品牌以特斯拉為主,在國產了MODEL 3之后,帶動了美系新能源車的銷量上漲,但是其它品牌則沒有太大建樹,例如別克和福特推出的純電動車型,銷量都很一般;歐系品牌就是德國車企,尤其是大眾和寶馬,利用原來在燃油車上累積的優(yōu)勢,推出的插電混動車型都有不錯的銷量,尤其是寶馬530Le,一度成為了我國銷量最好的插混車型,優(yōu)勢非常明顯。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很多中國品牌,包括傳統(tǒng)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都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耗費巨資打造出了純電動平臺,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很多價格在25-30萬區(qū)間的車型,在續(xù)航和動力上都擁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加上漸趨成熟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不斷沖擊中高端市場。
但效果并不明顯,即使在MODEL 3國產之前,也只有蔚來的車型能在30萬這個價格區(qū)間站穩(wěn)腳跟,其實也是依靠優(yōu)秀的服務去吸引消費者,為此付出了巨額的資金。但在特斯拉步步緊逼之下,蔚來還能否依靠這種模式繼續(xù)維持,也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