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新聞網訊 “華為不造車!”在過去半年時間里,這句話分別被任正非、余承東等多位華為高管提起。
4月17日,華為首次以一級供應商的身份在上海車展亮相。在這個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的大秀場,華為除了再次強調“不造車”,也少見地詳細地談論了在出行領域的布局。
而身處汽車圈之外的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恐怕是2019上海車展中最忙碌的人。
車展上最忙的品牌
車展前夕,4月14日晚,徐直軍出現在北汽藍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的發(fā)布會現場。北汽藍谷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在本次車展上亮出了ARCFOX品牌中首款5G汽車產品,同時還發(fā)布了IMC(Intelligent Module Criterion)智能模塊標準構架。
這一平臺將是全球首個商業(yè)搭載5G技術的平臺。通過與華為的合作,IMC擁有算力高達每秒352萬億次的最強芯片。此外,IMC架構還采用了百兆以上的全新以太網EE架構,以及包括三組激光雷達在內的超過30個智能感知設備,實現L3至L4等級以上自動駕駛技術。
緊接著,徐直軍又馬不停蹄出現在上汽的“2019創(chuàng)行者大會”上。在會上,上汽集團、中國移動、華為和上海國際汽車城宣布聯合啟動國內首個“5G智慧交通示范區(qū)”建設,計劃在明年建成并向公眾開放。
在4月17日早間,他出席了“第五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并發(fā)言,稱華為不造車,只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4月17日下午,他又出現在上海車展華為展臺,為寧德時代與華為在汽車智能化方面展開的戰(zhàn)略合作簽約儀式站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車展之一,上海車展不僅是全世界汽車整車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狂歡”的舞臺,似乎也逐漸成為國內IT行業(yè)頭部企業(yè)與汽車產業(yè)結盟的最佳舞臺:4年前,阿里巴巴首次發(fā)布汽車戰(zhàn)略;2年前,百度在這里發(fā)布Apollo計劃;今年,華為也正式成為各大車企爭相競奪的對象。
汽車廠商競相獻上橄欖枝
經歷了28年來首次負增長后,2019年整體車市仍然下行,幾乎所有廠商都將重點轉向5G和AI,以期尋求新的市場突破口。
華為一直在尋求與車企的合作,實現自己在汽車行業(yè)的定位。比如華為早在2012年就與東風汽車洽談合作意向,共同研發(fā)車載系統(tǒng)。
近年來,華為積極拓展汽車領域的“朋友圈”,除了與上汽集團、北汽新能源牽手,還與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一汽集團、廣汽集團等車企均達成了戰(zhàn)略合作。
在車載系統(tǒng)的研發(fā)過程中,華為主要負責軟硬件的開發(fā)工作,車企一般從自身專業(yè)角度出發(fā)提供技術幫扶、主抓項目實施。
為何華為會在“5G商用元年”成為汽車企業(yè)追逐的目標?毫無疑問,汽車產業(yè)的‘新四化’趨勢,即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已成為全世界汽車產業(yè)界的共識。而要實現網聯化,5G或許就是最好的技術手段。
這與新能源車高速發(fā)展之時,車企瘋狂追求寧德時代何其相似。
底層技術能力突出的華為正逐步向汽車端滲透,3個月前,任正非在媒體采訪中首次提及了汽車產業(yè),他態(tài)度鮮明地表示,華為不會跨界造車,而是專注于通過自身的技術,提升汽車的車聯網及自動駕駛能力。
汽車產業(yè)正在把ICT技術定位為新的主導性汽車技術。隨著汽車產業(yè)與ICT產業(yè)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正在成為人類社會新的革命性發(fā)展引擎,其影響遠遠超出兩個行業(yè)本身。
華為方面也表示,若要“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則離不開其基礎——聯接。而要講到聯接,必然繞不過5G。
在新能源汽車不斷擴展的未來,科技領域的巨頭企業(yè)將會更多的憑借自身的技術特點和優(yōu)勢加速推動汽車與先進制造、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地深度融合。
而華為則作為中國5G時代的代表企業(yè),得到眾多車企的競相追捧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華為究竟造不造車,其實已經沒那么重要了不是么?